易易智能报导

多视角、多维度的人机语义研究

发布者:Eureka Chen,发布时间:2009年3月22日 18:54

——2005“心灵与机器”杭州会议综述

1030111, 2005心灵与机器全国学术研讨会在秋意阑珊的西子湖畔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国家创新基地主办,北京大学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汕头大学等20多个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主题发言和专题讨论。

本次会议是2004年厦门会议的继续,会议报告和讨论围绕“语义网与本体(the semantic web & ontology)──人-机语义研究”这一主题展开。会议在心灵与机器背景下,聚焦于语义网与本体,展开了关于意识、意义、认知的涉身性(embodiment)、感受性(qualia,脑机交互BCI)、自然语言语义学及其应用、汉语的认知研究与形式处理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1 语义网是通向“全球通用”公共平台的关键性步骤

语义网”(Semantic Web)概念是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网络基本作用飞跃性的表现。语义网技术通过给网页文本附加语义信息并提供相应自动处理机制的方式,为机器在理解的基础上处理Web信息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新途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陈小平教授指出,近十年来,人机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人际关系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机器网络和人机关系得以实现。网络基本作用的改变体现了上述主要趋势,预期不久的将来将出现一个全球通用的公共平台,这个平台应具有两大特征:第一,它支持人机协作,机器在这个平台中的作用远远超过单纯的信息传送和信息显示;第二,它不仅支持知识传播、利用和生产,而且在此基础上支持其他形式的社会活动,比如成熟的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等等,他认为人机语义是实现这些功能的理论基础的核心概念之一,语义网是通向上述公共平台的关键性步骤。陈教授进一步指出:在通向公共平台的进程中,围绕人机语义这个核心,莱布尼兹的通用文字理想正在展现新的形式和内容。正因为此类意义,人工智能与邻近学科如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脑科学和哲学等学科之间的交互出现了新的内容。他还具体探讨了当前网络应用的主要形式──文档检索存在的困难和局限;语义网底层功能──本体引进;简要描述了下一代信息检索主流技术──回答问题的基本问题和目标;继而讨论了语义网高层功能,特别是作为其基础的相对于规划的可证正确性概念,并对莱布尼兹的通用文字设想在语义网时代的新内容和新形式进行初步勾画。

华中科技大学陈刚教授从哲学层面探讨了塞尔(Searle)的汉字屋(Chinese Room)思想实验与语义网之间的关系,他论述了塞尔的汉字屋实验试图表明语义和句法之间有差别的观点,计算机系统是纯形式的,所以是具有句法特征的,不可能具有语义特征,他通过对比分析汉字屋实验和图灵实验之间的区别说明:这两种实验之间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应归结为语义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所以,与其询问计算机系统中的字符是否有意义,不如追问这些字符对谁有意义;陈刚教授指出:计算机系统和语义网中的字符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对人都是有意义的;然而,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字符处理过程对计算机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计算机没有意识,没有意向性。因此,如何引入新的逻辑推理和字符处理形式规则,从本质上提升目前机器系统的字符处理能力正是语义网技术的建设性意义之所在。

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作了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Ontology综述的主题发言,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前沿──本体与隐喻的关系”,教授指出,“本体”(ontology)是人工智能界向哲学借用的一个术语,最初产生于知识工程的研究,关于本体,Studer给出了较完整的定义:Ontology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形式化规范说明。包含四层含义:概念模型;明确;形式化;共享。某个应用领域的一个本体,是一种用于描述该领域的知识的概念体系。本体作为一种知识表示体系已成功用于信息检索等多个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因此,借助本体来处理隐喻现象是一个自然的想法,周昌乐教授等计划今后以此为科研方向。

现有本体通常由一组基本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逻辑关系构成。语义网技术借助本体来表示网页文本的语义信息。利用本体提供的语义信息,机器可以自动地对网页文本(或其它文本)进行一定的推理,从而达到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处理网页信息的目的。而描述逻辑”(Description logic)作为本体表示和推理的逻辑基础与工具,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SDRT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2 自然语言语义学为语义网-本体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成果

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在于语义学的不断发展;在语义学的发展史上,逻辑一直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在经过了Tarski Montague的经典静态语义学之后, Kamp & Reyle努力将语境参数引入逻辑形式描述,1991年以来,Asher教授等人在Kamp等人的DRT基础上,对语篇语义的形式描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到以话语片断为刻画单位,亦即SDRT──Segmented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

北京大学的毛翊博士(Asher教授的博士)和周北海教授称SDRT基于语篇结构的自然语言语义学”, 用历时的方法详细介绍、分析了SDRT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周教授指出,SDRT是超越DRT的一种新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论。在形式化方法传统下,从静态语义学到动态语义学、从语义学到语用学, SDRT是在这些理论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关键的一步在于:SDRT看到了语篇中由语义内容形成的语段和相应的修辞关系, 由此揭示了线性的语句串中的非线性语义结构。毛翊博士(Asher教授的博士)和周北海教授对SDRT的应用前景作了总体分析。以语篇结构为中心,通过SDRS框图和右前侧限制条件等技术手段, SDRT可以更好地解释和处理自然语言中的多种难以解决的语言现象和问题,如代词指涉、动词短语省略恢复、融贯性判定、预设明示、语词歧义消除、隐意明晰等。具有显著的理论指导意义。

浙江大学黄华新教授及其博士生肖家燕作了“SDRT及其应用初探──话语解读的新视角的主题发言,SDRT的三个核心概念说起,即修辞关系(篇结构)、右边界限制以及最大化语篇连贯性(MDC)原则,结合具体的自然语言实例,阐述了SDRT如何将语篇(话语)修辞结构处理为语境参数,参与语义的建构与表述,基于非单调逻辑的形式描述,以框图等方式,揭示线性语句跟进中语篇的非线性语义结构,更准确、精细地解读话语意义,解决时间结构、动词省略、预设、会话含义及指称(包括命题指称)等问题,并将SDRT的应用拓展到汉英翻译的评价中,通过初步应用表明:SDRT在汉语回指判断等话语解读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社科院的邹崇理教授多年来潜心于语言逻辑的前沿课题研究,作了“A Report on the Treatment for Discontinuous Quantifiers”主题发言。邹教授根据近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与研究情况,首先介绍了Clark教授两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把多元量词如“every…a different…”处理为与“more…than…”相似的非连续算子; (2) 经过某些调整,基于Lambek的后承演算,取得一种关于涉及到上述量词的句子的组合分析。 考虑到更多量化句子,教授认为, Clark的处理进行拓展和改进应该是合理的, 为了使处理更加清晰, 他因此构建了范畴类型逻辑的自然演绎的一类特殊系统,以显示整体过程。邹教授的报告充分展示了逻辑在形式语义学及意义的描述和计算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复旦大学熊学亮教授探讨了语义的性质和隐义的推导模拟”,在从内涵和外延角度定义语义一般性质的基础上,阐述了语言使用中言语隐义的运行特征,并就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隐义的句内和句间运作进行了形式模拟。熊教授指出,虽然Gibbs(2002)的研究与Carston(1993) Sperber & Wilson(1993)Recanati(1993)的研究非常相近,但其结论是语义和语用的差别与所说所含并不相关,对命题内容的语用充实导致形式语义学和形式语用学的产生,如话语表征论、情景语义学,因此,他认为与语言形式相关的含义是一般性质的,是在语言结构触发的直接语义上生成或与语言结构有关的含义或言语隐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并揭示隐义的若干特点。

上海大学的程琪龙教授的主题发言:“谓元语义结构概念框架从认知连通可行性和认知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出发,探讨概念框架和语义结构的理论和相互关系。通过关注概念语义的参与者和语义结构的谓元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力图证明它们之间并非总是一对一的体现关系;证明概念框架表述的概念语义和语义结构表述的语法语义有必要在理论模式表述中分离开来。

华中师范大学胡珀老师作了基于WordNet建立中文同义词词林的上下位关系的主题发言,着重探讨利用现有的中文词汇资源,借助Wordnet的组织方式,Wordnet的上下位语义关系的导航下,充实、完善《同义词词林》的上下位关系,以期建立中文概念网络。

此外,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陈宗明教授等对汉语形式化提出了新的构想; 浙江大学王小潞副教授等尝试运用逻辑手段描述语言与思维(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浙江大学的金立博士、李海波、徐慈华、吴恩锋等青年学者分别提交了略论规约含义汉语的认知研究与形式处理隐喻表达与经济性原则概念隐喻源域类型的多元性认知机制等有关本议题的论文。上述主题发言和提交的学术论文分别从形式语义学、认知语义学及认知语用学、隐喻学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语义本体,使语义网研究进一步细化,并为人-机语义关系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成果和基础。

3 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

认知科学是对心智、大脑、智能和行为进行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它是21世纪一个重要的学科汇聚领域。

由于认知的符号主义范式的局限,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中出现了理解和研究认知涉身的、情境的和动力系统的诸多取向。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晓力教授以广阔的视角引出了“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这一问题。尽管符号主义面临诸多困难,但她认为,不能简单否定、放弃这种范式,而应该更谨慎地理解“计算隐喻”。刘晓力教授认为:在认识的“交互隐喻”、“涉身隐喻”和“突现隐喻”的背后有着相似的哲学基础,概括起来就是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这些哲学假定对传统认知理论关于心灵-世界的观念提出了深刻质疑,如果把情境涉身性交互作用动力系统突现这些概念所反映的不同侧面关联起来理解,我们似乎看到一幅更全面、更生动的认知科学的图景。

浙江师范大学的郑祥福教授认为:西方哲学已经实现了语言研究与认知研究的两大转向;认识论的自然化是认知转向的开端,而认知转向则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直接相联系;正如语言研究是计算机发展的基础一样,认知研究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然而,要奠定这个基础,就必须解决四大哲学问题,即意向性问题、概念框架问题、语境问题和日常化认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孟伟从G. Lakoff的认知语言学出发分析了涉身性的三个层面:神经层面;现象学前反思层面;认知无意识层面,并讨论了涉身认知的意义问题。在随后的讨论中,与会者对“embodied”和“embodiment”的翻译提出了一些看法。浙江大学的李恒威博士等倾向于译为“具身的”。

浙江大学唐孝威院士主持的“语言与思维讨论组”在为会议提交的《表征、感受性和言语思维》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认知意义的起源”问题。他们认为:人不同于计算机,人的认知不仅仅是表征的计算过程,它还牵涉人和世界之间的意向性意义的关联,即人的认知是具有意义的认知过程;在人的意识经验中,有一个“为我”的方面,即感受性的成分,这是认知意义的最初起源;因此,人的思维活动是从表达某种意向性的意义开始的;人类意向意义表达的演化历史经历了不同的思维表达水平;人类的言语思维是经历了动作思维、动作-意向思维之后发展起来的思维水平;在言语思维的水平,语义的加工(生成、存储和理解)和表达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由语法约束和语义生成两种力量促成的辩证运动。

4 意识问题

意识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以来迅速升温。到2005年,ASSC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国际会议已经举办了9届。在本次“心灵与机器”会议上意识问题也受到与会者的强烈关注。探讨的论题主要有感受性、意义、意识的判据、脑机接口BCI)等。

意识是一种主观性的实在现象。正是这个特点,使得意识成为一个真正的“难问题”(hard problem),因为意识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意识作为一种实在的现象的客观的方面,它还必须关注意识经验的个体性和意义的方面。感受性(难问题解释的鸿沟)既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意识研究蓬勃发展的中心问题,同时又是阻碍意识研究向前推进的一块磐石。

针对华中科技大学陈刚教授在“汉字屋与语义网”的发言中再次引出的如何判定智能体(agent)有无意识的问题,与会者形成了三方面的看法:(1)外在论的,即行为判定;(2)内在论的,即主观感受判定;(3)不可判定。

汕头大学的刘西瑞教授在“意义的诸方面”的报告中讨论了意义的实在性、意义的功能、意义的区分以及意义的各种理论。

浙江大学的郑筱祥教授介绍了当前脑机接口的研究现状。BCI的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的交流系统,它通过提取脑电信号把人的意图转变成可控的信号用于某种输出设备。

这次会议的与会者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 学者们从哲学、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视角,对人机语义及其互动进行多维度的探讨,体现了认知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研究取向。可以说, 这是一次颇具前瞻性的学术研讨会。

(肖家燕  李恒威,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中国当代《周易》研究者的历史使命

发布者:Eureka Chen,发布时间:2009年3月19日 22:57

作者:  莫善朝  中国易学堪舆学院名誉院长,国际易经学会会员,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汕头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主席,当代易学沙龙主持人,汕头市知名易学家。
    科学发展观看来,当今《周易》学术研究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研究的制高点。
    莱布尼茨仅从看到的《周易》六十四卦方位图就得到灵感启发, 发明了二进制数学,从而发明了电脑并促进了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这个事实可以反证:以《周易》八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体系,具有人工智能的内涵。这个人工智能的内涵也是《周易》的一个原始基础。
    外国人从《周易》中发明了电脑,我们从《周易》这个宝库中能够为现代科技拿出些什么?《周易》如何引导现代科技的发展?这是中国人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电脑的现状只停留在0与1程序的转换,是0与1程序海量的增加和速度的加快,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还没有找到类人脑形态的突破口。  
    西方学者霍金斯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中认为:从人工智能到神经网络,早先复制人类智能的努力无一成功,究其原因,都是由于人们并未真正了解智能的内涵和人类大脑。所谓智能,就是人脑比较过去、预测未来的能力。大脑是一个庞大的记忆系统,它储存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世界真实结构的经验,能够记忆事件的前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并依据记忆做出预测。形成智能、感觉、创造力以及知觉等基础的,就是大脑的记忆-预测系统……。
我认为:《周易》就是一部反映大脑庞大的记忆系统,储存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世界真实结构的经验,记载人类归纳的记忆的历史事件的前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人依据卦爻辞及象.数.义.理的逻辑程序就能做出预测的著作。它建立在人类在漫长岁月形成的智能、感觉、创造力以及知觉等基础上,《周易》就是大脑的记忆-预测系统的反映。
    正确揭示认识《周易》卦爻辞及象.数.义.理的逻辑程序及"易数"数学的语言内涵中的人工智能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代科学从实验到哲学,西方人巳初步跨进了中国古典《周易》大观园的门槛. 我们这些巳经二千多年世代在这大观园居住的中国人,是应该为现代科学和人类文明做出自已贡献的时候了。

    从《周易》术数精辟的数理逻辑系统中人工智能的科学规律出发,我们首先可以揭示人体十二经络和中医运用天干地支,五运六气治病的科学意义,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汕头《周易》中医学者,奇门遁甲专家郭训成先生在《周易》阴阳智能学说指导下,已研制成解决“癌症多数死于高热不退”,“癌症多数死于癌痛,”“清除癌细胞巢穴”三大世界难题的抗癌胶囊新药,并在香港第六届全球华人医学大会上,经世界华人医学联合总会,世界中医学药学会,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医药学专家委员会联合评审,荣获《中华医药科技领先成果金奖》。
    运用《周易》术数精辟的数理逻辑系统中人工智能的科学规律,还可以在模拟人体子午流注的气血运行中,研制具有《黄帝内经》〉揭示的生命智慧的表现是“在天成气,在地成形,气形相感,化生万物”的类人脑机器人, 攀登人类科学技术的新高峰。
    从人工智能就是人类创造的能模仿大脑记忆,比较过去与预测未来的知识系统和工具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对大家都很熟悉的生辰八字命理学系统和风水理论作出符合其本来面貌的科学评价. 它们和中医一样,关切个人生存的安危,并揭示生老病死变化的走势, 它们运用人类创造的能模仿大脑记忆,比较过去与预测未来的专业术数知识的智能系统,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与其赖以生存的居往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生历程,进行反思和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马克思所毕生奋斗的目标, “使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周易》热中出现的“文化自觉”,其本质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觉醒。
    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首要的观点。成千上万来自生活和实践的《周易》〉研究者正逐步从《周易》是巫术,迷信,不科学的自我否定, 自我禁锢的内耗和迷误中解放出来,丰富并发展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我们今天的《周易》〉学术研究仍然落后于时代的需要,落后于西方学者的领悟,落后于人民的期望。
    砸碎封建主义的“天尊地卑,阳尊阴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旧”易学”思想强加在中华民族身上两千多年的精神枷锁,恢复了《周易》原旨的“道大,天大,地大,人大”的伟大科学思想,解放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并在今后的人工智能的开发中,从中国宏大的传统术数宝库中,开启取之不尽的智慧的源泉,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而长期的课题。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发挥中国《周易》学术原始创新的优势,以人为本,解放思想,释放《周易》文化生产力,为祖国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就是中国当代《周易》研究者的历史使命。

扑克算牌器不一定是犯罪行为

发布者:Eureka Chen,发布时间:2009年3月18日 23:58   [ 更新时间:2009年3月20日 03:19 ]

  • 罗伯特·布林柯
  • 卫报,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
  • 文章历史
Poker 

  运行一堆扑克算牌器苦工,一小时接一小时地埋头苦干给你赚大笔的钱,同时你却可以睡觉或是玩耍,这种事可不简单。正如我们在2月12日所报道的一样,你必须是一个被恼人的工作围困的非常聪明的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员。但是,做扑克算牌器是不是意味着违法?

  简洁地回答的话是“不”。运行一堆扑克算牌器当然不被扑克游戏网站所鼓励,因为真人玩家不认同这种做法。而且通常在网站的条款里都规定不能使用软件、算牌器或是人工智能程序,但是也有些网站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然而还是有网站规定了。全速扑克——最大的在线扑克游戏之一——在条款中说:“在连接到全速扑克时,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程序(包括但不仅限于‘算牌器’)。所有全速扑克的对战游戏和锦标赛中的行为都要由玩家通过游戏的用户界面亲自操作。”

  全速扑克是很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的。他们聘请了达尔斯·比林斯博士,他是阿尔伯塔大学扑克研究组的顾问,同时也是一名博弈技术分析师。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致力于发展击败扑克算牌器的人之一。

  虽然全速也反对使用外部扑克分析程序,但这几乎是在线玩家的标准做法。如果违反条例是犯罪的话,那么几乎所有人都不能幸免。算牌器使用者可能违反了网站的条例,但是却没有违反法律。

  律师布鲁克·诺思的合作伙伴,IT专家戴·戴维斯说:“这绝不是任何一种犯罪行为。他们想取得一个刑事判决是很难的。”

  戴维斯说,空谈不如实践。如果能的话,这些网站将直接被英国皇家检控署关闭,而不是他们把用户从网站上踢下去。

  “如果使用算牌器是犯罪的话,那么使用黑客技术入侵网站获取本来无权获取的数据也是犯罪。事实上如果所做的只是统计分析的话,他是有权那么做的。”那些用户所使用的算牌器,是利用随机搜寻来计算概率的组合而已。这和臭名昭著的极限搏击扑克丑闻是不一样的,在那个丑闻里有前任雇员设法用转播录像里知道了对手的牌。

  当然了,如果你使用复制的或是盗用的信用卡,那就不是一回事了。

  那么网站可以踢掉你并且扣押你的奖金吗?所有的网站都说如果你违反了条款他们将保留这个权利。如果玩家想要运行游戏,那么只有接受他们的条款,受到可执行条款的约束。(而且据戴维斯说“这是个很寻常的问题”。)假设这些障碍都能完满地克服,那么将会对玩家执行条款。因为玩家违反了条款,所以可以中止玩家继续访问网站。

  再来就是网站可以没收奖金吗?戴维斯说,网站一定会说你有很多事情不能做。“归根结底,这取决于法院。在欧洲和英国都有法律规定,你不能有这种不平等的条款。所以这种惩罚不一定有执行力。”所以如果你够聪明而且能忍受得了单调乏味的话,尽情使用你的扑克算牌器吧。

蓝允恭的太极思维观(摘自网上)

发布者:Eureka Chen,发布时间:2009年3月6日 23:43

    我还远在童年时代就曾因父辈的影响而迷上《周易》,常贪馋地扭着父亲追问那些神秘的卦象和有关传说。到了青年时代,又花过大量功夫来研读《周易》,但是,幼稚的见解是无法领会《周易》博大精深的哲理的。其后,由于我一生坎坷,命途多舛,家中又累遭不幸,常钦羡别人而深自叹息,每于中夜,思前想后,彷徨无措。饱经忧患的我,再来研读《周易》,对照自己的经历,竟有了“顿悟”之感。
  一九八九年八月在石家庄召开的“京、津、冀地区思维科学研讨会”上我宣读了题为《太极思维与预测》的论文,引起了同行专家们的注意;一九九一年五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首届神秘文化研讨会”上我再次宣读了这篇论文,并征求与会各位大师的高见,受到很大启发。会后花了三个月的功夫来进一步探索、修正、整理,一九九一年十月在河南安阳市召开的《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第三次阐述了我的太极思维观,在与会大师们的启迪和指正下,又受到不少教益。通过以上漫长的艰难曲折探索道路,逐步形成了我的太极思维观,这仅是自己的一点肤浅见解而已,借此献诸同好,或可作茶余饭后笑谈之料,则“愚夫千虑,亦有一得”矣,是为序。
    我的太极思维观概括起来说,有五个观点、三种方法,简称“五观三法”,合数为八,以此应八卦之数:
    一、无极观
  宇宙是无级的,“无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空间的无限性,不存在边际,大与小都是无穷的;二是时间的无限性,没有起始和终结。宇宙间的事物也是无级的,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变化无边,永无止境。因而人们去认识宇宙和宇宙间的各种事物是一个逐渐深化,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绝对的、凝固的、极端的观点和方法都是错误的
    二、同一观
  宇宙间的各种事物从表面现象上看来是五花八间、无穷无尽、各不相干,但是,实际上各事物之间及其与宇宙之间总是保持者一种同构关系,存在着某种同一性的联系,永远处于动态的相对平衡之中。宇宙与各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宇宙之间、……都以某种微妙的关系相互联系着,这是因为宇宙是一个总系统,不如此这个系统就不能存在。
    三、必然观
  事物都各有其本身固有的特性与发展变化规律,都要按照各自特有的轨道和途径而发生、发展、演化着,不以人的主体愿望为转移,一切要发生的事物,必然会发生;一切不发生的事,也一定不会发生,毫厘无爽。各各事物都要受到“宇宙”这个总系统的制约,并且相互制约着,构成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有时从表面看来毫不相干的东西,却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的联系。
    四、变易观
  一切事物(含宇宙)总是处于不变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这种事物都是在变化中生存、发展、和谐、统一的。这是因为事物内部包含了向对立面转化的因素,只有变化才能使宇宙发展、和谐、统一。没有变化就没有事物存在的前提,也就没有宇宙及宇宙间的一切。
   五、阴阳观
  一切事物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内部结构都是“阴阳结构”。是阴阳两种因素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代替、相互转化。不同的事物显示了不同的阴阳结构,在质和量方面都有各自明确的范畴和界限,阴阳也总是处于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以上是说的五个观点,以下是说的三种方法:
    一、统计的方法
  从易学发展史来看,我国历代的易学家与史官、卜官对几千年历史中各种事物的出现与发展变化规律都有详细的预测记载与验证结果文字数据,几千年的历史数据显示出了客观的统计规律,不管人们现在能否解释其原因,统计规律总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可靠性的。
    二、模拟的方法
  宇宙间一切事物最本质的结构是阴阳结构,这可以用近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成果来证实。
  “太极思维”巧妙地运用了数学的手段来模拟所求事物的阴阳结构,这种仿真的方法符合“或然率”(Probability)的原理,故尔有很高的准确性。在“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的推演过程中,第一次所取出的数不是九便是五,二者都既可是构成“阴”的因素,也可是构成“阳”的因素。机会均等,没有主观意识强加于内;同理,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取出的数中,不是四便是八,二者同样既可是“阴”的因素,也可是“阳”的因素,二者机会均等,只有将三次推演的结果组合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才显示出确定性的“阴”或“阳”的结论来,因而这种推演逼近于事物的真实情况,有很高的准确度。
    三、感应的方法
  宇宙间的事物是极其复杂的,不可能用一种固定的手段和思路来推测它,只有用高度概括抽象的方法逼近于它,“太极语”正是这样一种高度概括抽象的工具,因而它能够代表极其复杂的事物与过程。不过,在反演(根据抽象的卦象反推出具体的物象)过程中,卦象只是一个阴阳结构的符号,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答案,灵活多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其结果有多解性,这就要依靠人的领悟能力(也就是对所测事物的感应程度)去作出判断。要想提高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必须首先提高自己对事物的感应程度,所以,在预测事物时要求人们要“诚意”、“静心”,甚至“独处”,其用意是排除各种干扰,使人与大自然保持着保谐的统一,如能达到“人天合一”的境界,就能对各种事物有高度的感应能力。所以,历代的易学高手多隐于民间,视富贵利禄如草芥,这样,自能排除各种干扰,虔心领悟事物的本性,提高自己的感应能力。
    以上是我在长期研读《周易》中的八点体会。

《易经》是世界独有的智能逻辑

发布者:Eureka Chen,发布时间:2009年3月6日 23:38   [ 更新时间:2009年3月6日 23:42 ]

       重庆工商大学逻辑学教授周光明认为,《易》是一门智能逻辑。
  周光明教授认为,当今世界科技日益发达,人类的思维能力普遍由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由少层次思维向多层次思维发展。
  然而,什么是多层次思维,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而如果把《易经》的思维模式进行归纳和整理,就可以得到一个多层次思维的理论体系。而这种多层次的思维模式正是我们千百年来一直把《易经》看得神秘和难懂的原因之一。
  周光明教授认为,西方科学是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的,而形式逻辑是把思维流程的一个横切面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这种研究方式经证明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西方形式逻辑只是暂时先进,中国没有,但是中国已经做出来了。”

Google创始人称正研究人工智能 人脑并不复杂

发布者:Eureka Chen,发布时间:2009年2月24日 23:57

  据国外媒体报道,本周五,在一个科学家参加的大会上,Google搜索引擎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佩奇表示,人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未来足够的计算资源完全可以接近人脑的功能。

  佩奇是在“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的年度全体大会上作出上述表态的。
 
    他说,人类发明的编程语言,其实也可以解决类似大脑如何工作的问题。他说,人脑的算法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复杂,未来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比较接近的模拟。

  佩奇说,Google公司的一些工程师目前正在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并且系统的规模很大。他说,有关人脑、人工智能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当天,佩奇还表示,人类的DNA信息压缩起来只有不到600兆,比目前包括Linux和Windows在内的任何操作系统都要小得多。

  佩奇很少出席有关科学界的大会。在当天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中,佩奇还强调了科学家将科研成果市场化的重要性。他说,科学家除了研究之外,还应把自己的成果推广出去,让全世界的人们更容易地获得这些技术和成果。

  佩奇还透露说,未来,Youtube网站和Google视频服务还将增加一些科普和科学演讲方面的视频内容。(搜狐IT沈维霓编译)

1-6 of 6

Comments